top of page

 搜尋結果

找到 57 項與「」相關之結果

  • 《橙新聞》— 「香港作曲家聯會慶成立40周年 將辦「傳承.美樂之河」音樂會紀念活動」(2023.09.18)

    為慶祝香港作曲家聯會成立40周年,由香港作曲家聯會主辦、香港藝術發展局和CASH音樂基金資助的「傳承.美樂之河」音樂會活動於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期間舉辦,活動發布會將於2023年9月25日舉行,香港藝術發展局梁建楓、香港作曲家聯會主席梅廣釗任主禮嘉賓。 全文刊於《橙新聞》: https://bit.ly/3rlB0Kj This content is available in Chinese only.

  • 《花城新聞》— 香港作曲家聯會40週年 以音樂連接世界 (2023.09.27)

    香港作曲家联会今年踏入40周年, 25日在香港上环文娱中心排练厅举行40周年纪念活动“传承‧美乐之河”音乐会发布会,宣布启动“山区校歌计划”及“林乐培作曲奖”两大重点项目。香港艺术发展局音乐组主席梁建枫、香港作曲家联会主席梅广钊等出席主礼。 全文刊於《花城新聞》: https://app.gztv.com/plusshare/#/articleDetail?id=1389147643350784 This content is available in Chinese only.

  • 《花城新聞》— 香港作曲家聯會40週年 以音樂連接世界 (2023.09.27)

    香港作曲家联会今年踏入40周年, 25日在香港上环文娱中心排练厅举行40周年纪念活动“传承‧美乐之河”音乐会发布会,宣布启动“山区校歌计划”及“林乐培作曲奖”两大重点项目。香港艺术发展局音乐组主席梁建枫、香港作曲家联会主席梅广钊等出席主礼。 全文刊於《花城新聞》: https://app.gztv.com/plusshare/#/articleDetail?id=1389147643350784 This content is available in Chinese only.

  • 《橙新聞》— 「香港作曲家聯會慶成立40周年 將辦「傳承.美樂之河」音樂會紀念活動」(2023.09.18)

    為慶祝香港作曲家聯會成立40周年,由香港作曲家聯會主辦、香港藝術發展局和CASH音樂基金資助的「傳承.美樂之河」音樂會活動於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期間舉辦,活動發布會將於2023年9月25日舉行,香港藝術發展局梁建楓、香港作曲家聯會主席梅廣釗任主禮嘉賓。 全文刊於《橙新聞》: https://bit.ly/3rlB0Kj This content is available in Chinese only.

  • 《商報》-「香港當代音樂節分三場演出 將呈現20首當代音樂作品」(2022.10.06)

    由香港作曲家聯會主辦的「香港當代音樂節:環宇薈萃」即將呈現,旨在推廣創作、音樂新思維、深究音樂欣賞及推介高質素的音樂演出。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和CASH音樂基金贊助。陳達文博士、香港藝術節執行委員會委員楊光以及香港作曲家聯會主席梅廣釗早前作為主禮嘉賓,為音樂會揭開了序幕。 全文刊於《商報》: http://www.hkcd.com/hkcdweb/content/2022/10/06/content_1366255.html

  • 《大公報》-「香港當代音樂節」呈獻多首原創作品(2022.10.05)

    【大公報訊】記者劉毅報道:由香港作曲家聯會主辦第3屆「香港當代音樂節」,以「環宇薈萃」為主題,涵蓋3場音樂會,首場音樂會「滙·亞洲室樂團音樂會」將於11月5日在上環文娛中心劇院公演,另外2場「安特衛普二重奏音樂會」、「手風琴室樂團音樂會」則於網上播出。 本次音樂節合共演出20首當代音樂作品,當中包括7首分別由洪銘健、林瀚聰、林俊熹、陸尉俊、彭振町、梁康裕以及黃正彥所創作的委約作品。其中,「滙·亞洲室樂團音樂會」門票今日(10月5日)上午10時起在城市售票網開售。 全文刊於《大公報》: https://epaper.tkww.hk/a/202210/05/AP633ca006e4b0a46902ad40ea.html

  • 《文匯報》-「作曲家聯會辦香港當代音樂節 將演奏多首原創作品」(2022.10.03)

    (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茜)近日,香港作曲家聯會即將呈獻「香港當代音樂節:環宇薈萃」,其宗旨為推廣創作、音樂新思維、深究音樂欣賞及推介高質素的音樂演出。發布會的主禮嘉賓為陳達文教授、香港藝術節執行委員會委員楊光先生以及香港作曲家聯會主席梅廣釗博士。 多首由香港作曲家聯會挑選的原創作品將會於以下三場音樂會中演奏:分別為「滙‧亞洲室樂團音樂會」(11月5日在上環文娛中心劇院舉行),「安特衛普二重奏音樂會」(11月26日在網上舉行)以及「手風琴室樂團音樂會」(12月17日在網上舉行)。 全文刊於《文匯報》: https://www.wenweipo.com/a/202210/03/AP633b0036e4b033218a6600eb.html

  • 譚家樹榮獲「2022 年度亞洲作曲家聯盟青年作曲比賽」亞軍

    恭喜本會會員譚家樹先生憑作品《Flux》榮獲為「2022 年度亞洲作曲家聯盟青年作曲比賽」(ACL Festival 2022 Young Composers Competition)亞軍。 「2022 年度亞洲作曲家聯盟青年作曲比賽」得獎名單 冠軍: Piyawat Louilarpprasert(泰國)- bouncing, sliding, spinning 亞軍: 譚家樹(香港)-Flux 伊藤 彰 Akira Ito(日本)-Sempre Trattenuto

  • 余子朗憑作品《請不要打開》獲選為「第 67 屆國際作曲家論壇」- The Recommended Works by Composers Under-30

    恭喜本會會員余梓朗先生憑作品《請不要打開》獲選為「第 67 屆國際作曲家論壇」(International Rostrum of Composers)- The Recommended Works by Composers Under-30 之其中一份子。 是次論壇在 10 月 12 - 15 日於塞爾維亞的貝爾格勒舉行,並由本會理事劉詠浲先生代表本會及香港電台出席,兼攜同四首由香港作曲家創作的樂曲跟一眾與會者分享。四首作品包括余梓朗-《請不要打開》、陸尉俊-《歸墟》、李一葦-“Triumvirate” 以及鄭汝森-《困》。

  • 葉浩堃博士榮獲第十五屆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音樂)

    恭喜本會理事葉浩堃博士在第十五屆香港藝術發展獎中獲得藝術新秀獎(音樂)。 這一榮譽表揚了葉博士為國際音樂界所帶來的創新和多元化貢獻。憑藉其在香港和海外的知名度和演出機會,葉博士培養了國際音樂視野並建立了他的音樂網絡,為香港音樂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而當中就包括他在 2019 年所發行的專輯《Eurydice: Ballet de la Nuit》,以及成為麥道爾藝術村(MacDowell Colony)的常駐作曲家。

  • 與李家泰訪談《靜音車箱》的創作與拍攝

    I.《靜音車箱》 請介紹一下《靜音車箱》的創作靈感,作品想表達什麼? 這首作品是為聯會在2012年舉辦的SOUND-IMAGination音樂會而創作 (該音樂會展演作曲家拍攝或選取的香港照片配以1分鐘原創樂曲),我當初著手捕捉城市中特別一瞬間,希望讓作品短短的一分鐘也值得欣賞,最後選取了東鐵的靜音車箱的標誌為圖,因為圖像本身和聲音也有關聯,而東鐵也是我日常經常乘坐的交通公具。在靜音車箱上理論上是沒有人聲的,乘客相對安靜,因此環境的雜聲例如火車的行駛聲音便顯得格外明顯,而《靜音車箱》這樂曲便是我對這環境聲音有感而發而寫下的。 作品運用大量延伸技法 (extended techniques),在運用的時候你有什麼想法? 在綜覽前人作品時看到很多延伸技法的運用,譬如美國20世紀初,延伸技法的運用是比較實驗性的,例如John Cage把螺絲放在鋼琴裡再彈奏。到了現代,20世紀後,有很多作曲家依然運用延伸技法,但那些聲響已不再是實驗而是已存在的素材,無疑延伸技法能製造一些特別的聲效去攝取觀眾的注意,但有時候卻如華美的包裝但失卻聲音背後的意義。我比較關注運用技法或聲音背後的意義,因此衍生出一個想法,希望使用延伸技法創作作品,但這些技法在作品中的運用是有意義,必須而不能被取替的。因緣際會這音樂會限定作品長度一分鐘的規限,我認為是個合適的機會嘗試在濃縮的時間內只運用延伸技法來創作,同時延伸技法的聲響十分適合表達靜音車箱內的環境聲音,所以作品就這樣完成了。 II. 城市影像與聽覺 想了解一下作品的長度與城市的速度有關係嗎?這首作品只有一分鐘,算是十分短的作品,短作品和長作品於創作上有哪些差異? 創作時沒有考慮城市的速度與作品的關係,當時是因應徵收樂譜的長度規限來創作,但當我在研究短篇音樂(miniature music) 時就發現snapshot和短篇音樂有著某種同質的關係,都是捕捉剎那的視覺或聽覺,而一分鐘的音樂在嚴肅音樂來說是十分短促的,但最終音樂與影像的關連就很視乎觀眾的聯想。 短作品與長作品的取材會有所不同,短作品的表達會比較直接,長作品則容許更長時間的鋪排和沉澱,可包含更多層次的想法。短作品和長作品的規格(form)不一樣,時間的規限就如畫板大小,長作品是大畫板,而短作品是小畫板,因應畫板大小可以在上面發揮的東西也不一樣。 III. 錄像拍攝 為室內樂錄製短片於我們也是嶄新的嘗試,你對是次拍攝有何感想? 這次拍攝很開心,好玩。當初沒有想過會自己彈奏,自己作為作曲家會想去看別人如何演奏自己的作品,在文學有個說法是「作者已死」(羅蘭・巴特),作品在創作完成後就脫離了作者,可供閱讀者自由演繹,在音樂亦然,對創作者來說看演奏者如何詮釋自己的作品是有趣的觀察。然而,這次嘗試自己彈奏也很開心,創作時雖沒有這打算,但自己畢竟最清楚作品的原意,執行起來最貼近自己的意思。 是次拍攝能表達作品的原意嗎? 這作品標明了樂器演奏每部份的時限,但演奏時不同樂器演奏的互動比起嚴謹地跟從秒數重要,而這次拍攝中雖然三件樂器分開錄音,在當中我同時充當指揮,也能保存作品的感覺。 * 作曲家簡介・李家泰 喜歡的藝術家:Bach, Ligeti, 吳冠中, Jackson Pollock 創作靈感來源:畫、大自然 日常嗜好:食東西、看電影

  • 與洪銘健訪談《鬼城》的創作與拍攝

    I. 《鬼城》 創作的背景或音樂想表達什麼?請介紹一下作品。 Ghost Town 鬼城,顧名思義,能讓人想像到一個荒廢的空間。我個人對靈異事件很感興趣,因此希望嘗試用聲音探索此題材。我以前看過一齣電影叫《鬼域》,由李心潔主演,那電影予人空虛失落,廢置的感覺,而這感覺一直儲存在我腦海裡,某程度影響了《鬼城》這作品所表達的感覺。《鬼域》是2010年的創作,那一年我到了德國Darmstadt參加一個新音樂暑期課程,在那裡買了幾份當代作曲家的樂譜細閱,那些音樂很刺激,一段一段的音樂只純粹捕捉不同的聲效感覺。我創作這首樂曲時參考了其中一些元素,個人認為還蠻適合當電影配樂,技巧上則用了一些延伸技法,而2014年的時候因應香港作曲家聯會「熱愛新音樂2014」音樂會的樂譜徵收中的樂器規定再修訂樂譜。2010年和2014年的版本內容一致,只是編制上有所不同。 觀眾欣賞時有什麼可以特別留意的地方? 欣賞此作品可以有三個角度。第一是作品的音樂線條,這首作品用了比較大跳躍的旋律線及小跳躍音階作對比。第二是作品的㝠想性,作品營造可怕、懸疑的空間和效果,比如有一段是所有樂器一起奏長音,沒有旋律,當中用了不同手法如顫音(Tremolo),力度的改變和大細聲變化來凝造效果。第三是非傳統的演奏法,作品運用了比較多的滑音以及壓弓(把弓壓在弦線上拉奏以造成噪音)來演奏。 音樂有一些靜止的地方,我希望表達亞洲的陰陽美學觀念,音樂並不一定要佈滿音符,安靜也是重要的元素,可提供一些對比。在聆聽時大家可以留意一下當中動與靜,陰與陽的對比。 作品是否受東方美學影響?比如說當中「鬼」的形象始乎是傾向東方的空靈過於西方的驚憟,而陰陽美學的東方色彩就更為明顯。 作品的氣氛以及「鬼」的形象是傾方東方,比較神秘的,但音樂上則沒有銳意要用中國的元素如五聲音階,也是以西方的寫作手法為主,我希望嘗試用西方的載體去盛載東方的氛圍與感覺。 II. 錄像拍攝 請與我們分享你對是次拍攝的感想。 這首四分鐘的音樂其實花了兩個小時錄影,可見其一絲不苟的精神,當中除了拍攝四位演奏者的合奏畫面,更為每件樂器和樂手都拍了特寫。我也是第一次參與此類型的拍攝-預先在現場錄好演奏聲軋再播放音檔錄影,是很新鮮的體驗,而四位演奏家也演奏得很好。 未來創作有什麼計劃? 我在下半年有機會參加國際會議,希望跳出香港去觀摩周邊國家或歐洲的情況,從中取得第一手的資料及吸收別人的體驗,相信能獲益良多。同時,我認為作曲家要多元化,所以希望未來可以挑戰自己為一些沒有創作過或比較少作的配器作曲,例如合唱和豎琴。 * 作曲家簡介・洪銘健 創作靈感:書本、畫 喜歡的作家:村上春樹、金庸 為什麼欣賞新音樂:新音樂的不可預知讓人期待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