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結果

以空白搜尋找到 86 個結果

  • 音樂新一代 2019|香港作曲家聯會

    音樂新一代 2019 New Generation Concert 音樂新一代音樂會 2019 New Generation Concert 音樂新一代音樂會 2019 New Generation Concert 音樂新一代音樂會 2019 1/2 入圍及得獎名單 Composers 作曲家 Titles 作品名稱 Results 成績 Chan Nok-him 陳諾謙 Shing Mun Riverside Promenade 《城門河邊的散步》 - Lai Mui-yeung Israel 黎渺揚 To Distance 《To Distance》 - Tsang, Henry Chi-yeung 曾子揚 Summer Breeze 《夏鳴》 - Wan, Virginia Lok-yi 溫樂怡 Give Wings 《翅予》 1st Runner-up 亞軍 Wong Chi-chun Adrian 黃子峻 Tiled City 《石林雀語》 Winner 冠軍 Wong Chung-hei 黃頌熙 The Crossroad 《十字路口》 2nd Runner-up 季軍 Wong Shing-yan Alvin 黃承恩 Alien Fantasie 《外星幻想曲》 - Yu Tsz-long 余梓朗 The Lightest 《比一切還要輕》 - 音樂新一代 2019 音樂會 演出日期和時間:2019年6月6日(星期四)晚上8時 演出場地:九龍廣播道30號香港電台一號錄播室 演出嘉賓: Cong 四重奏 音樂新一代2018冠軍委約作品:吳藝敏《人性 ﹣第一面》 音樂會由香港電台第四台(FM97.6-98.9 兆赫及 www.rthk.hk )錄音,並於2019年6月22日星期六晚上8時在「第四台音樂會」播出,並在6月27日星期四下午2時重播。

  • 敲擊樂二重奏 音樂會|香港作曲家聯會

    《RE‧MIX》敲擊樂二重奏將演奏6首香港作曲家的當代敲擊樂作品,包括3首委約作品。 RE.MIX 敲擊樂二重奏 音樂會 RE‧MIX 敲擊樂二重奏將演奏6首香港作曲家的當代敲擊樂作品,當中包括3首委約作品:龐樂思的《桌樂二》、李家泰的《很想去旅行》及伍巧怡的《記憶在逃II~跟記憶說再見》。 演出日期和時間: 2021年11月19號(星期五)晚上8時 演出場地: 香港大會堂劇院 演出嘉賓: RE.Mix Percussion Duo - 鄭美君(Emily Cheng)及王偉文(Raymond Vong) 節目: 鄭汝森-《引水道》 龐樂思-《桌樂二》 李家泰-《很想去旅行》 梁頌然-《蒲公英》 伍巧怡-《記憶在逃II ~ 跟記憶說再見》 彭振町-《在不一樣的空間》 查閱電子場刊

  • 香港作曲家聯會-音樂作品傳承和保育計劃|香港作曲家聯會

    香港作曲家聯會-音樂作品傳承和保育計劃 《香港作曲家聯會-音樂作品傳承與保育計劃》旨在保育、傳承及推廣一系列由香港作曲家所創作的優秀音樂作品,並由本會會員及一眾音樂演出團體所推薦。以下為各單位所推薦的作品名單。 參與單位 Hong Kong Composers' Guild 香港作曲家聯會 City Chamber Orchestra of Hong Kong 香港城市室樂團 Hong Kong Chinese Orchestra 香港中樂團 The Hong Kong Children's Choir 香港兒童合唱團 Windpipe Chinese Music Ensemble 竹韻小集 Hong Kong Wind Kamerata 管樂雅集

  • 理事會成員簡介|香港作曲家聯會

    理事會成員簡介 梅廣釗博士 主席 梅廣釗博士為香港作曲家聯會主席、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理事,世界揚琴樂團藝術總監、香港藝術發展局音樂界別審批員、香港揚琴總會顧問、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音樂課程榮譽顧問、天馬合唱團、家長合唱團榮譽顧問、香港口琴協會榮譽駐團作曲家,亦多次為亞太口琴節、世界口琴節及香港鼓樂節擔任榮譽評審。2020 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第十四屆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家年獎; 2018年因其音樂成就獲頒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傑出傳理人獎」。 梅氏畢業於香港大學音樂系,獲頒哲學博士和碩士;亦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電影系。梅氏音樂創作豐富和多元化: 包括2022年為香港抗疫的宣傳歌曲「全民抗疫」; 「紫荊花開」跨媒體音樂匯演(作曲/文本/導演,由香港國安處主辦,港台製作,闡述香港國安法的概念和香港的歷史);港台製作的西九文化博物館,(片頭音樂及配樂);2017在黑龍江大慶歌劇院首演之《大地》鋼琴、長笛、管弦樂雙協奏曲之三大樂章《泰山、大江曲、長城故事》;香港中樂團40樂季載譽重演的跨媒體中樂劇融合豐富中國文化、音樂、詩舞於一爐香港中樂團中樂劇《山花醉》及 《千水情》的全劇作曲 ;為香港弦樂團編曲之「戀戀民謠組曲 I, II」(編曲);香港中樂團的「大地恩情」音樂會(統籌/編曲);2018/19 年度包括第 一屆香港青年節海灘實景跨界音樂會《千帆並舉耀香江》(作曲兼導演)、香港中樂團鼓樂節之《獅鼓樂飛揚》 ;二胡協奏曲《大漠之歌》、北京舉行的第三屆國際 揚琴音樂節揚琴協奏曲《春雪千峰》、港台電視《香港歷史系列I,II,III,IV》,《香港風物誌》系列原創配樂及悉尼舉行之「以利亞飛鷹再展翅」跨媒體奮興音樂神劇(全劇作曲兼導演)。 梅廣釗博士促進本會與國際組織之間的交流合作。在2013年,梅博士曾經代表協會及香港電台第四台出席在捷克布拉格舉行的國際作曲家論壇(International Rostrum of Composers);於2017年及2018年參加分別在溫哥華及北京舉行的國際現代音樂節(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ontemporary Music),以及在台北舉行的亞洲作曲家聯盟大會暨亞太音樂節(Asian Composers League Festival and Conference)等。 Dr. Mui Kwong-chiu 梁智軒博士 副主席 梁智軒博士為香港作曲家,以融合東西方元素於其作品為創作目標。梁氏獲頒重要獎項及出版。梁氏的樂譜和錄音由Schott Music(德國)、MOECK(德國)、Donemus(荷蘭)、Edition HH(英國)、PARMA Recordings(美國)、From the Top Music(美國)、Oxford University Press(中國)和香港作曲家聯會等知名出版商發行。他的作品在國際音樂節中備受關注,包括國際現代音樂節(ISCM)、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和平藝術節」、國際作曲家交流會議(IRC)、國際電子音樂周(EMW)、世界合唱比賽、世界手鈴大會、國際音樂教育協會(ISME)、亞洲作曲家同盟音樂節(ACL)、香港藝術節、亞洲木笛節、亞洲薩克斯風年會、新加坡蕯克斯風國際研討會、維也納青少年音樂節、台北傳統藝術節、音樂新文化及香港學校音樂節等。 作為音樂和教育領域的傑出發明家,梁氏獲頒無數國際大獎。他在加拿大享有盛譽的加拿大國際發明創新兢賽中獲得了「二十大最佳發明獎」和金獎。此外,他還獲得了IIIC國際創新發明競賽的金獎、QS-華頓教學創新獎的亞洲銀獎,以及柬埔寨諾頓大學的國際特別獎。他的開創新貢獻還為他贏得了羅馬尼亞發明家論壇的特別獎、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的銀獎、德國紐倫堡國際創意、發明及新產品展的銅獎,及香港教育大學校長特設卓越知識轉移獎、教學表現獎。 除了卓越的藝術成就之外,梁氏在音樂界擔任著重要角色,包括香港音樂教育家協會(HAME)會長、香港作曲家聯會(HKCG)副主席、國際音樂教育協會(ISME)的學校音樂及教師教育委員會(MISTEC)成員及Apple傑出教育工作者(ADE)。他現為香港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藝能發展資助計劃專業顧問、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場地伙伴計劃委員會成員及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助理教授,致力培育新一代音樂家和教育家。 Dr. Leung Chi-hin 洪銘健博士 秘書 (行政) 被描述為「美妙地喚起…在一種有序的混亂中」、「對現代音樂聲音平衡的細緻嘗試」,香港作曲家洪銘健博士的音樂首次獲國際稱譽,是在2010年德國達姆施塔特夏季現代音樂節中作品「無盡聲景」由美國國際當代樂團首演。 他的作品其中一個顯著特徵,是經常加上近似萬花筒般的許多細節,並且融合東西文化的風格。多樣化的作品包括器樂獨奏以及管弦樂約70部,此外亦有影像配樂及合唱音樂。洪氏的樂譜由德國Universal Edition scodo、法國BabelScores和英國Trübcher Music Editions出版。 在過去的十五年中,洪博士的作品曾在歐洲、美國和亞洲國家的各主要音樂節上發表,如中國北京現代音樂節、斯洛文尼亞ISCM世界音樂日、芬蘭西貝流士150週年慶典及克羅地亞薩格勒布音樂雙年展等。 他曾是英國CoMA新音樂作曲大師班、新加坡華樂團工作坊和Nexus Ensemble的駐團作曲家。 此外,他獲得多項作曲比賽獎項,如美國波士頓ALEA III國際作曲比賽(一等獎)、保加利亞“Sofia 2013”國際作曲比賽(一等獎);波蘭I. J. Paderewski音樂學院國際作曲家比賽(二等獎);美國中美作曲家作曲比賽、新加坡華樂團作曲比賽及芬蘭西貝流士國際作曲比賽(入圍獎)等。 他目前擔任香港作曲家聯會秘書(行政),並曾於2018年作為香港代表出席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的第65屆國際作曲家交流會議。 洪博士持有香港中文大學音樂博士學位,師從陳永華教授和陳偉光教授。 洪現於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伯樂音樂學院及其他音樂院校任教。 Dr. Chris Hung 陸尉俊博士 秘書 (會員事務) 陸尉俊在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取得音樂博士(作曲)學位。他喜歡探索不同的音樂風格,而其作品融合不同文化的音樂元素。陸氏曾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前往美國南佛羅里達州大學訪學,鑽研爵士音樂及研究拉丁美洲音樂,並到訪古巴、秘魯、玻利維亞和巴西作音樂考察。陸氏修讀博士學位期間獲頒多項獎學金,包括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獎學金、中國文化研究所莫慶鏘獎學金,以及香港賽馬會音樂及舞蹈信託基金本地音樂獎學金等。 陸氏曾與多個地方的音樂家或團體合作或受委約創作,如李垂誼、張瑩、香港中樂團、竹韻小集、南京民族樂團、鼎藝團(新加坡)、Ensemble Mise(美國)、紅庭(加拿大)、和 Tacet(i) Ensemble(泰國)等。另外,陸氏的中樂作品《彈撥搖滾》於2021「敦煌獎」中國民族室內樂新作品展評活動中贏得金獎第一名(同類樂器組合作品),琵琶獨奏曲《爵士琵琶》則在2017年獲「敦煌獎」重奏新作品展評銀獎。 除此之外,他的作品亦在第 67 屆 International Rostrum of Composers(塞爾維亞)、São Paulo Contemporary Composers Festival(巴西)、2019 第一屆香港現代音樂節、2017 國際現代音樂協會 (ISCM)世界音樂日(溫哥華)及 Intercultural Music Conference and Concerts(美國)發表。 Viola Yuen 李家泰博士 財政 李家泰博士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作曲家,熱衷於音樂創作、當代音樂研究、音樂教育及創意推廣,他的作品曾經多次於國際音樂節與會議發表。 他的音樂喜好取材自東方美學、哲學與經典文學,不時融匯中西,並以當代手法細緻演繹。作品多被譽為充滿詩意,處理細膩。 李氏在香港中文大學取得音樂博士銜,曾出任香港中文大學的兼職講師及香港教育大學的客席講師、於香港藝術節青年計劃及香港科技大學暑期課程擔任作曲導師、以及香港電台第四台作編輯助理及音樂曲目編輯。李氏亦曾於不同大學、學院、中學、小學授課及主導作曲培訓,並曾於教育局及公開講座演講班,亦於眾多音樂節及比賽中擔任評審,以及執筆編寫音樂創作教材。 李氏亦經常以不同形式參與傳統古典音樂與當代音樂的演出,例如擔任指揮、演奏古鍵琴、管風琴及鋼琴等等。 Dr. Phoebus Lee 伍巧怡 女士 理事 伍巧怡現為香港演藝學院作曲系導師。曾與不同著名團體包括Quatre Roseaux Saxophone Ensemble, Bel Canto Singers, RE. Mix Percussion Duo, Duo Antwerp合作。 亦曾多次參與香港教育署輔導視學音樂組、香港演藝學院、香港電台第四台及香港藝術中心合辦之註校作曲家、以及 ISCM 的音樂創作計劃。 此外,曾擔任學校創藝展小學組及中學組的評審;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社區小組及「開放舞台」計劃為評審委員,亦為港樂賽馬會音樂密碼教育計劃客席講者。 自 2013 年起成為「音樂兒童基金」幹事,亦為該會課程顧問。2020年開始參與保良局專業教育書院編制創意幼兒音樂教學專業證書,及參與不同的教師培訓課程。伍現亦同時任教於香港教育大學校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伍巧怡現為香港演藝學院作曲系導師。曾多次參香港教育署輔導視學音樂組、香港演藝學院、香港電台第四台及香港藝術中心合辦之註校作曲家、以及 ISCM 的音樂創作計劃。另外,參與學校創藝展小學組及中學組的評審;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社區小組及「開放舞台」計劃為評審委員及港樂賽馬會音樂密碼教育計劃客席講者。自 2013 年起成為「音樂兒童基金」幹事,亦為該會課程顧問。伍亦同時任教香港大學校專業進修學院及保良局專業教育書院。 伍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主修作曲,在學期間獲得多項獎項,包括【新一代青年作曲家】、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之獎學金。更為香港首位在韓國舉行的亞洲音樂節青年作曲家比賽中獲得冠軍的香港代表。除此之外伍氏獲亞洲文化協會所頒贈之利希慎獎學金及波士頓藝術學院獎學金波士頓藝術學院校隨約翰、克雷孟特、亞當斯博士進修作曲,並取得碩士學位。 Alex Au 陳啟揚博士 理事 陳啟揚的音樂創作常受社會議題與自然聲響啟發,創作形式包括管弦樂、室內樂、合唱曲等,亦有糅合多媒體與民族樂器。作品曾獲匹茲堡交響樂團、阿巴尼交響樂團、香港管弦樂團、香港小交響樂團、米費斯四重奏、黛德拉斯弦樂四重奏、香港創樂團等於世界各地演奏。 陳啟揚曾於多個作曲比賽中獲獎,作品先後入選多個國際音樂節,包括國際現代音樂節(ISCM)世界音樂日、國際作曲家交流會議、水牛城六月、夏灣拿當代音樂節等。部分作品 由美國Ablaze、PARMA、Innova等唱片公司發行;樂譜則由 Edition Peters 出版社(倫敦)出版。 陳啟揚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完成作曲博士學位,曾於同校任教樂理、胡琴,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助理教授,其研究獲香港研究資助局等機構資助,探索粵語詞樂關係的創作規限如何在現代音樂中體現創意。 Dr. Chan Kai-young Dr. Chen Yeung-ping 陳仰平博士 理事 陳仰平,1983年生於香港,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哲學博士,主修音樂創作,師隨梁雷、麥偉鑄、羅永暉、高爾文,並連續獲得由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香港賽馬會音樂及舞蹈信託基金,以及亞洲文化協會等獎學金和藝術獎項。 陳仰平曾獲美國拉霍亞交響樂團所頒發的 Thomas Nee 年度委約獎,創作管弦樂作品《樂海崖的月亮》,並曾獲邀出席在曼哈頓音樂學院、西北大學、斯坦福大學、新英格蘭音樂學院、萊斯大學、紐約州立大學、台北藝術大學(亞洲作曲家聯盟)、澳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馬賽、米蘭、上海(上海當代音樂周)、南寧(東盟現代音樂節)等地舉行的國際作曲交流活動,發表作品和主持音樂講座,而近年則主要從事粵港澳三地現代音樂研究。除了創作及科研外,陳仰平亦具豐富的藝術策劃經驗,自2014年起,成為世界國際音樂聯盟(WFIMC)成員哈爾濱勛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 Schoenfeld International String Competition 的首席運營官。 陳仰平曾任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副講師,香港浸會大學音樂系行政助理,現為廣州華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並擔任學術交流部主任一職。 劉詠浲先生 理事 劉詠浲先生的作品曾於不同地方及活動中演出或廣播,包括在美國紐約舉行的「香港新音樂演奏會」、香港現代音樂節、「創意間的親暱」2017年當代歌曲音樂節、2013年亞洲作曲家聯盟、2007年國際現代音樂節、2006年於巴黎舉行的國際作曲家交流會議(International Rostrum of Composers)、英國薩德勒威爾斯劇院(Lilian Baylis Theatre)、音樂新文化及音樂新一代等。 劉氏亦曾獲多個委約,包括2018年香港現代音樂節、2017年Helsyd鋼琴三重奏與香港創樂團、2014年香港藝術節、2011年聚「招」青年音樂家第一季、2010、2012及2017的音樂新文化等。在2009年,其作品《氣味》獲得哈利.阿徹紀念獎(Harry Archer Memorial Scholarship)冠軍。在2006年,他為香港演藝學院新落成的惠康劇院開幕創作及演出。 除此之外,劉氏亦曾經與多個著名樂團合作,包括慕尼黑室內樂團(Munich Chamber Orchestra)、Parker弦樂四重奏(Parker String Quartet)、MIVOS四重奏(MIVOS Quartet)、香港電台弦樂四重奏、香港電台室樂演奏家和Varshavsky Shapira鋼琴二重奏等。 Mr. Lau Wing-fung, Galison Ms. Li Kar-yee 李嘉怡小姐 理事 李嘉怡生於於香港,從事音樂創作及教育工作,致力推廣現代音樂。曾於不同院校教授音樂創作課程,並製作無數本地音樂會,演出及指揮不同類型作品包括管弦樂團丶室樂丶合唱團丶電子音樂及多媒體製作等。近年參與之作品演出及製作包括:《2022韓國首爾新音樂節》、2019多媒體製作《流聲》、《音樂新環境》2017、2009、2006、《演藝30周年音樂會》、《La Sax 7周年音樂會》、《第一屆Hell Hot 音樂節》、Spotlight 系列之多媒體製作《Illusion.Imagine》及《喜怒哀樂》、《The Bel Canto Singers周年音樂會》、《The Carmerata 周年音樂會》、《香港・澳門交流音樂會》、泰國《亞州作曲家聯盟音樂節》等。 李氏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獲碩士及學士(榮譽)學位,主修作曲及電子音樂,師隨羅永暉及麥偉鑄。於在學時期多次獲頒獎學金,包括「埃克森美孚獎學金」、「演藝學院友誼社獎學金」、「春天舞台獎學金」、「柏斯音樂基金會獎學金」及「香港演藝學院全額碩士獎學金」。其間亦獲選為2005《亞州作曲家聯盟音樂節・香港年青作曲家代表》、《音樂新一代》作曲比賽2006冠軍及2003亞冠 。現於香港演藝學擔任講師。 阮慧玲 博士 理事 阮慧玲博⼠積極參與⾳樂創作、編曲、指揮、及合唱等⼯作,尤其熱衷於⼈聲作品之 運⽤與創作,其作品⾵格多樣化。 阮⽒現為澳⾨聖庇護⼗世⾳樂學院駐校作曲家、⾹港演藝學院兼任講師、⾹港⾸隊 當代無伴奏合唱組合「合唱俠」 ⾳樂總監、Coro Allegra 合唱團及 Chummy Choir 的 創始⼈、「⾹港作曲家聯會」會員事務秘書及「⾹港作曲及作詞家協會」會員。在 1990 年⾄ 2017 年期間被委任 為「天主教⾹港教區聖樂團」之指揮,及聖樂培育課程指揮 科導師。2012 年⾄ 2019 年擔任「⾹港⾳樂專科學校合唱團》指揮,並於 2018 年⾄ 2022 年擔任「⾹港恒⽣⼤學⼩交響樂團」指揮及無伴奏合唱團導師。 阮⽒在 2013 年獲取「⾹港藝術發展局」的贊助,由「⾹港作曲家聯會」出版了她的九 聲部無伴奏合唱作品樂譜,並同期出版了她於 2010 年為管弦樂及多聲部合唱創作 的⼤型作品《哀歌》的⾳樂光碟。《哀歌》還被挑選於 2013 年五⽉在捷克布拉格舉⾏ 的國際作曲家論壇播放,備受來⾃⼆⼗⼋個國家的⾳樂節主持⼈及作曲家推崇。她 創作的另⼀⾸作品《⿓之祭》於同年⼋⽉在韓國濟州島舉⾏的第⼗六屆「國際⼿鈴研 討會」中⾸演,由六百多名⼿鈴樂⼿⼀同演奏。此作品由「⾹港⼿鈴藝術協會」委約, 「⾹港作曲及作詞家協會」贊助,並由 H’ing Publishing 及「⾹港⼿鈴藝術協會」出版 樂譜。 其近作由澳⾨天主教⽂化協會委約,為⼥⾼⾳及管⾵琴創作的《聖⺟哀悼曲》剛於本 年五⽉於澳⾨聖若瑟修院聖堂作世界⾸演;另由澳⾨聖庇護⼗世⾳樂學院委約的鋼 琴組曲《籠牢》於本年七⽉由澳⾨天主教教區出版;⼀⾸由⼆部童聲合唱、⼥⾼⾳、 弦樂及鋼琴演譯的作品《JESU CHRISTE》亦在七⽉於澳⾨聖庇護⼗世⾳樂學院 60 週 年校慶中作世界⾸演。 Dr. Luk Wai-chun

  • 學校演藝實踐計劃|香港作曲家聯會

    學校演藝實踐計劃 「管弦新動力」音樂創作培訓計劃 2015/2016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香港作曲家聯會合辦 要點及目標 全學年的音樂創作教育課程 適合對音樂創作有興趣而有基本音樂知識的中、小學參加 旨在鼓勵教師、學生及整個校園投入音樂創作這個獨特的藝術形式,培養學生的音樂創作才能,並透過音樂與他人溝通及分享 課程包括示範講座、音樂演奏會欣賞、工作坊、校內音樂會及結業演出 參與學校學生可於校內及有機會於校外表演場地公開演出其作品 內容 音樂創作講求多年的培訓和積累的經驗,卻無礙初學者於短時間內取得理想的成績。我們鼓勵學生發掘自我潛能,先從創作聲響開始,而非追求和諧及配合旋律等複雜的課題。課程以「管弦新動力」為主題,學生將探索不同的創意聲響,包括人聲、樂器、敲擊及日常用品的聲音等,並嘗試在音樂的領域中有系統地把各項聲響重組,從而引導學生學習節奏、記譜法、音高及曲式等。掌握了基本技巧之後,導師將會指導學員寫作具創意的音樂,例如不規則造句、非傳統旋律、不協調和弦、無固定節拍和延伸樂器技巧等,最終目的是藉學生創作的個人作品表達自我。

  • 音樂新文化 2016|香港作曲家聯會

    Top of Page Concert I. RTHK Quartet Ticketing Concert II. The HK Children's Choir and Die Konzertisten Performers Concert III. Nancy Loo and Mary Wu 音樂新文化 2016 Concert I. RTHK Quartet Concert II. The HK Children's Choir and Die Konzertisten Concert III. Nancy Loo and Mary Wu I. RTHK Quartet 香港電台弦樂四重奏 STRING QUARTET CONCERT 弦樂四重奏音樂會 14.11.2016 8 p.m. Monday 星 期 一 Hong Kong City Hall Theatre 香港大會堂劇院 Programme Igor Stravinsky │ Three pieces for String Quartet (1914, rev. 1918) Ng Chun-hoi │ November Winds (1991) Tang Man-ngai│ Voices II (2016)* Lau Hiu-lam │ Disturbance (2014) Stephen Yip │ Distant Voices (2012) Wong Chun-wai │ The White Wall II (2015) Chris Hung │ String Quartet No. 2 (2008, rev. 2016) Denise Mei-yan Hofmann │ Deep calls unto deep (2014) David Gwilt │ Variations (2009) 節目 斯特拉文斯基│ 弦樂四重奏三首 (1914, rev. 1918) 吳俊凱│ 秋意涼 (1991) 鄧文藝│ 呼聲引 II (2016) * 劉曉霖│ 紊亂 (2014) 葉樹堅│ 淨‧呼 (2012) 黃俊諱│ 白壁II (2015) 洪銘健│ 第二弦樂四重奏 (2008, rev. 2016) 何美恩│ 漫過 (2014) 紀大衛│ 變奏曲 (2009) Press Conference 發佈會 II. The Hong Kong Children’s Choir and Die Konzertisten 香港兒童合唱團 及 Die Konzertisten HONG KONG COMPOSERS’ CHORAL MUSIC SHOWCASE 香港作曲家合唱作品展演 15.11.2016 8 p.m. Tuesday 星 期 二 Hong Kong City Hall Theatre 香港大會堂劇院 Hong Kong Children’s Choir Programme Conductor: Kathy Fok and Dominic Lam Chan Kai-young │ Psalm 23 (2015) Austin Yip │ That It Will Never Come Again (2013) Warren Lee │ What If the World Lost Its Voice (2013) Joshua Chan │ Autumn Night (2015) Lam Fung │ Yellow Crane Tower (2015) Richard Tsang │ My Lunch (2016)* Steve Ho │ Let Music Flow (2014) Die Konzertisten Programme Conductor: Felix Yeung Yim Fuk-wing │ Trekking Forward (2016)# Victor Chan │ On and On: An Ancient Song (2009) Wong Kong-yu │ Three Lyrics of Lu Fang Wen (2010) Viola Yuen │ Lullaby (2014) Elena Chiu │ Revelation XXI (2016) Ian Ng │ TrancePort (2015) 香港兒童合唱團節目 指揮:霍嘉敏及林浩恩 陳啟揚 │ 詩篇二十三篇 (2015) 葉浩堃 │ 不會來了 (2013) 李偉安 │ 假如世界沒有聲音 (2013) 陳錦標 │ 秋夕 (2015) 林丰 │ 黃鶴樓 (2015) 曾葉發 │ 我的午餐 (2016)* 何崇志 │ 韻樂共流 (2014) Die Konzertisten節目 指揮:楊欣諾 嚴福榮 │ 行行重行行 (2016)# 陳偉光 │ 古悠悠行 (2009) 王廣宇 │ 陸放翁詞三首 (2010) 阮慧玲 │ 安睡吧,小寶貝! (2014) 趙學文 │ 啟示錄XXI (2016) 伍家駿 │ 出神 (2015) III. Nancy Loo and Mary Wu 羅乃新及吳美樂 PIANO DUO CONCERT 雙鋼琴音樂會 20.11.2016 8 p.m. Sunday 星期日 Hong Kong City Hall Theatre 香港大會堂劇院 Programme Cheung Pui-shan (Hong Kong) │ The Taste of Old Hong Kong (2016)* Adrian Lam (Hong Kong) │ Loving You, Even, Without You (2016)# Hui Cheung-wai (Hong Kong) │ Contented Seasons of Cultivation (1999) Meilina Tsui (Hong Kong) │ Two Miniature Pieces of Yin and Yang (2016) Yung Yuen-wai (Hong Kong) │ Bi-metamorphosis (2015) Zechariah Goh (Singapore) │ Interfusion and Toccata (2010) Joseph Reiser (U.S.A.) │ The Beast Suite (1996) Sierra Tse (Hong Kong) │ Voices of the Heart (2012) Chen Ning-chi (Hong Kong) │ The Great River (2013) 節目 張珮珊(香港)│ 回味老香港 (2016)* 林瀚聰(香港)│ 沒有您,依然,還是愛您 (2016)# 許翔威(香港)│ 田舍天倫 (1999) 徐美玲(香港)│ Two Miniature Pieces of Yin and Yang (2016) 容婉惠(香港)│ 易變 (2015) 吳多才(新加坡)│交融與托卡塔 (2010) 萊瑟(美國)│ The Beast Suite (1996) 謝倩雯(香港)│ 心語 (2012) 陳能濟(香港)│ 一條大河 (2013) * Commissioned by Hong Kong Composers’ Guild in 2016 with support from 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and sponsorship from CASH Music Fund. 此作品於2016年由香港作曲家聯會委約,費用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及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轄下的「CASH音樂基金」贊助。 # Commissioned by Hong Kong Composers’ Guild in 2016 with support from 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此作品於2016年由香港作曲家聯會委約,費用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Programme and artists are subject to change. 主辦機構保留更改節目及表演者權利。 Ticketing Performers 演奏者 14.11.2016 - RTHK Quartet 香港電台弦樂四重奏 RTHK Quartet RTHK Quartet was founded in 2009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the genre of chamber music and encouraging the art of chamber music playing in Hong Kong. Founding members violinist Le Hoai-nam, violist Elvis Chan and cellist Laurent Perrin are committed to introducing the rich world of chamber music, including some of the most profound and powerful music ever written, to music lovers in Hong Kong and beyond. John Ma is the guest second violinist for this concert. 香港電台弦樂四重奏 香港電台於2009年成立香港電台弦樂四重奏。這隊四重奏肩負起推廣室樂欣賞及推動本地室樂演奏的使命。創團成員包括小提琴家李海南、中提琴家陳子信,以及大提琴家貝樂安。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包括越南、香港和盧森堡,現均以香港為家。各成員對室樂演奏充滿熱誠,致力與樂迷分享美妙樂章。這個「國際化」的組合不但反映香港是個國際大都會,也說明了音樂本身是世界語言。馬步萌為這場音樂的客席第二小提琴家。 RTHK Quartet Violin I - Le Hoai-nam RTHK Quartet RTHK Quartet Violin II (Guest) - John Ma (credit to Kurt Chan) RTHK Quartet RTHK Quartet Viola - Elvis Chan RTHK Quartet RTHK Quartet Cello - Laurent Perrin Describe your image. 15.11.2016 - The Hong Kong Children's Choir and Die Konzertisten 香港兒童合唱團 及Die Konzertisten HKCC Concert Choir Hong Kong Children's Choir HKCC Senior Hong Kong Children's Choir The Hong Kong Children’s Choir The Hong Kong Children’s Choir (HKCC) was founded in 1969 as a registered non-profit-making charitable organization. HKCC is now the biggest choir in the world and has grown into a diversified arts organization for children. HKCC is invited to perform overseas each year, spreading the message of love and peace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The Choir has been well received and appreciated in many countries, gaining an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as the “Little Goodwill Singing Ambassadors” and “one of the best children’s choirs in the world”. HKCC was named “China’s Top Ten Children Chorus” in 2003 and won the prestigious “Award of the Audience” at the “Vivace 2006 International Choir Festival” in Hungary. In 2008, the choir was awarded the “Gold Cup” from “Shanghai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Chorus Festival”. In 2014, HKCC is selec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Choral Music (IFCM) as one of the IFCM Ambassadors for 2013 to 2015. The Choir was invited to perform in the 2014 “10th World Symposium on Choral Music” in South Korea and 2015 “The 1st IFCM World Choral Expo” in Macau. Apart from touring abroad, HKCC also actively participates in charitable events, and is frequently invited by local government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to perform at special and historic moments, including the Hong Kong Handover Ceremony in 1997,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in 1998, the Hong Kong Disneyland Grand Opening in 2005, series of performances celebrating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and performances celebrating the 15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HKSAR in 2012. 香港兒童合唱團 香港兒童合唱團(簡稱「香兒」)成立於1969年,為政府註冊非牟利慈善團體。現時「香兒」已成為世界上人數最多、組織最龐大的兒童合唱團,更發展為一個多元兒童藝術團體。「香兒」每年均到外地演出,把愛與和平的訊息傳遍世界,被譽為「小小音樂親善大使」和「世界最傑出兒童合唱團之一」。「香兒」於2003年獲選為「中國十大少年合唱團」,2006年於匈牙利「Vivace國際合唱節」中奪得最高殊榮的「最受觀眾歡迎大獎」,2008年在「上海國際童聲合唱展演」獲頒贈「金杯獎」,2014年更獲選為2013至2015年度「國際合唱聯盟大使」,並獲邀出席2014年韓國「第十屆世界合唱會議」及2015年澳門「首屆國際合唱聯盟世界合唱博覽會」作示範演出。 除海外演出外,「香兒」亦積極參與各項慈善表演,並經常於香港歷史性時刻演出,包括1997年香港政權移交儀式、1998年香港國際機場開幕典禮、2005年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典禮、2008年一系列迎接北京奧運活動、2012年多場慶祝香港回歸15周年的活動等。 Die Konzertisten Die Konzertisten Die Konzertisten Music Director: Felix Yeung Resident Conductor: Sanders Lau Rehearsal Pianist: Alexander Wong “The high-standard, refined musicking by the Hong Kong choir Die Konzertisten is surprising and gratifying…[they] deliver the music with a perfectly blended voice, natural phrasings and utmost devotions.” – Dennis Wu Now in its 8th year, Die Konzertisten (DK) is recognised as one of Hong Kong’s foremost chamber choirs. Led by Music Director Felix Yeung and Resident Conductor Sanders Lau, DK performs with the greatest commitment repertoire ranging from Renaissance polyphony and Baroque masterpieces, to Romantic delicacies and newly commissioned works by composers in the region. DK aims to bring the finest of artistic experiences to local audiences. The choir regularly brings in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musicians, including conductors Helmuth Rilling (Bach Mass in B minor), Stephen Layton (Mozart Requiem), Jonathan Cohen (Handel Israel in Egypt and Messiah), Nicholas Cleobury (Rutter Requiem, Chilcott Requiem), Chen Yun-hung (contemporary works by Chinese composers) and countertenor Iestyn Davies (Bernstein Chichester Psalms, Pergolesi Stabat Mater). The choir’s artistic accomplishments have led to invitations of collaboration from eminent artists and organisations local and abroad. DK has repeatedly appeared in Hong Kong Arts Festival’s programmes, most notably a series of concerts in celebration of Benjamin Britten’s centenary in 2013. The choir has also appeared in two of the Festival’s PLUS programmes in 2016. The choir was featured for four consecutive years in the broadcasted RTHK 4 Christmas in the Park concert. Hong Kong Composers’ Guild invited the choir to perform in its Musicarama Festival and Chinese Composers’ Festival in 2012 and 2013 respectively. Performances with Hong Kong Sinfonietta (Faure Requiem) and Hong Kong City Chamber Orchestra (Karl Jenkins Requiem) were both critically acclaimed. In February 2015, DK was invited by the Hong Kong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 to perform at the Victoria Theatre in Singapore. A keen advocate of Baroque music, the group joins hand with Early Music Society of Hong Kong in forming the first-ever local Baroque orchestra, Cammer Musicu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Handel’s masterpiece Messiah in December 2015. Under the baton of its own Felix Yeung, DK has previously performed J.S. Bach St. Matthew Passion with an all-local cast of soloists, Buxtehude Membra Jesu Nostri with period instrument ensemble of the Hong Kong Academy of Performing Arts, and Purcell Dido and Aeneas with Professor Lo King-man as director. DK also ardently supports local young musicians through its Apprentice Scheme and Young Talents Series. Die Konzertisten 音樂總監: 楊欣諾 駐團指揮: 劉卓熙 彩排琴師: 黃歷琛 「本地合唱團 Die Konzertisten精煉的演出令人驚艷…[他們]的聲音完美調和,自然地表達樂句,而且極致投入其中。」-胡銘堯 成立於2008年,Die Konzertisten (DK) 現為香港最優秀的室內合唱團之一。在音樂總監楊欣諾及駐團指揮劉卓熙的領導下,DK積極演出各個時期的曲目。由文藝復興複調音樂、巴洛克鉅作、浪漫派精萃,以致全新委約的現代作品 。 DK定期邀請國際知名音樂家來港合作,務求為本地觀眾帶來最頂尖的演出。歷年來包括指揮家: 利靈(巴赫《B小調彌撒曲》)、萊頓(莫扎特《安魂曲》)、高恩(韓德爾《以色列人在埃及》及《彌賽亞》)、高貝利(瑞特、契爾考特《安魂曲》)、陳雲紅(當代華人合唱作品);以及假聲男高音戴維士(伯恩斯坦《奇切斯特詩篇》,佩高萊斯《聖母悼歌》)。 合唱團的高水平往績亦為之帶來不少邀請。DK多次在香港藝術節中亮相,當中最重要的演出要數2013年,慶祝作曲家布列頓誕辰100週年的《布列頓100》專場音樂會系列。2016年,DK於兩場藝術節「加料節目」中擔綱。香港電台第四台曾一連四年邀請DK於其《聖誕園林音樂會》中演唱,音樂會其後於電視及電台轉播。其他邀約包括:香港作曲家聯會《華人作曲家音樂節2013》及《音樂新文化2012》、香港小交響樂團(佛瑞《安魂曲》),及香港城市室樂團(詹金斯《安魂曲》)。2015二月,DK獲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邀,於新加坡維多利亞劇院演出。 DK一直致力推廣巴洛克音樂,更與香港早期音樂協會合作,成立本地第一隊巴洛克樂團Cammer Musicus,於2015年十二月演出韓德爾《彌賽亞》。以往在楊欣諾棒下,DK曾演出巴赫《聖馬太受難曲》(全本地歌唱家陣容)、布克斯特胡德《耶穌的軀體》(聯同香港演藝學院早期音樂小組),以及浦賽爾歌劇《狄多與阿尼亞斯》(由盧景文教授執導)。DK 透過音樂新秀系列及學徒計劃,熱心支持本地年青音樂家。 20.11.2016 - Nancy Loo and Mary Wu 羅乃新及吳美樂 Nancy Loo - Pianist Nancy Loo, Pianist Nancy Loo is one of Hong Kong’s most versatile artists, as pianist, radio programme host, actress and writer. She was a recipient of the Ten Outstanding Young Persons Award. She currently teaches piano at the Hong Kong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 and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is often invited to host music talks and masterclasses, and to serve as a juror for piano competitions. Loo attended the Juilliard School on scholarship, where she studied with Adele Marcus. After graduating with a Master’s degree, she studied with Vlado Perlemuter in Paris and Guido Agosti in Italy. She was first-prize winner at the Fourth Rina Sala Gallo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 Monza, and has won many othe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including the Marguerite Lo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 Paris. As a pianist, Loo has given solo recitals and performed with orchestras in England, Europe, North America and Asia. Locally, she has appeared in the Hong Kong Arts Festival Orchestra and the Hong Kong Sinfonietta. A keen promoter of contemporary music, she has participated in the annual Musicarama and the ISCM World Music Days Festival. She has also played the piano part for the soundtrack of several Hong Kong films and television series. Her recordings include a piano solo album of Christian music, Ambush and Moonlight on Spring River with the Hong Kong Chinese Orchestra, and piano works by local composers. 羅乃新,鋼琴家 羅乃新為香港一位多面藝術家:她既是鋼琴家,亦是電台節目主持、戲劇演員和作家。羅氏曾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現任教於香港演藝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並經常應邀主持音樂講座、大師班和出任鋼琴比賽評判。 羅乃新曾獲獎學金入讀茱利亞音樂學院,受教於阿德里‧馬蓋斯(Adele Marcus)門下。在該校取得碩士學位後,又往巴黎及義大利隨弗拉多‧柏利慕特(Vlado Perlemuter)及基度‧阿哥斯提(Guido Agosti)學藝。她曾在多項比賽中獲獎,包括在義大利蒙紮舉行的里薩拉加略國際鋼琴比賽首獎、在巴黎舉行的馬瑰烈‧朗格國際鋼琴比賽等。 羅氏曾以鋼琴家身份在英國、美國、歐洲、北美洲及東南亞各地舉行獨奏會及與樂團合作。她致力推廣現代音樂,曾在多屆「音樂新文化」中演出,又在前年舉行的「國際現代音樂節」中亮相。她曾為電影《情色地圖》、《天長地久》、《源來是愛》及電視劇《洋紫荊》的配樂演奏。已灌錄的唱片包括聖詩專輯《縈繞心間》、與香港中樂團合作的《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以及香港作曲家之鋼琴獨奏曲。 Mary Wu - Pianist Mary Wu, Pianist Born in Hong Kong, Mary Wu gave her first public performance at an early age and has been captivating audiences ever since in Austria, Poland, Canada, England, Germany, Hong Kong,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roughout Asia. Highly acclaimed for her piano playing, Wu is said to surprise with “her musical variety, profundity and sensitivity” by Vlado Perlemuter and “…a captivating poetical quality to her playing” by the late Lord Menuhin. She has performed in many of the world’s major concert halls and with international orchestras and chamber musicians. She has performed with the late Vlado Perlemuter in Queen Elizabeth Hall in UK, and with the late Lord Menuhin in UK, France and Germany. She is also a founding member of the Bauhinia Piano Trio formed in 1995. She has recorded for the BMG, ASV, Dutton Sound, Paradisum and Hugo, CFM Deutschland and Universal labels that include solo and chamber music by 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composers. She recently gave all-Ravel programmes in many major concert halls in China under the invitation of Alliance Francaise China. Her prizes include the Clavichord and Harpsichord Prizes; Chappell Gold Medal - the most prestigious pianist prize given at the Royal College of Music; first prizes at the London Royal Overseas-League Music Competition and the Mozart Bicentenary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 of Asia. She has performed as a soloist with the Polish Gdansk Philharmonic Orchestra, Calgary Symphony Orchestra in Canada, Guangzhou Symphony Orchestra, the Hong Kong Sinfonietta, Hong Kong Philharmonic Orchestra, the Macau Orquestra Camarata and the Singapore Chinese Orchestra. She completed her doctoral degree at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Brook, USA. Her teachers include Betty Drown, Peter Norris, Louis Kentner, Vlado Perlemuter, Kendall-Taylor, Gilbert Kalish and Constance Wu. She has been the artist-in-residence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or many years and is currently a faculty member at the Hong Kong Academy of Performing Arts, Baptist University and Chinese University. Wu was selected as one of the Ten Outstanding Young Persons Awardees Hong Kong in 2003 and the ADC Best Artist of the Year 2010 award. She has been invited to be a jury member at many competitions including the Steinway Competition and the Ibiza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 in Spain. 吳美樂,鋼琴家 吳美樂出生於音樂世家,父親吳東是香港早年最傑出合唱指揮之一,母親黃瑞貞於上海音樂專業學院鋼琴系畢業,姊姊吳恩樂、吳禧樂皆為出色的鋼琴家。吳美樂師從肯德爾.泰勒、根納 `柏利慕特及基利殊,畢業於英國曼奴軒音樂學院及皇家音樂學院,並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校取得博士學位。她曾獲多個比賽獎項,包括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頒發的最高榮譽鋼琴獎—查普爾金獎、協奏曲獎 「古鍵琴獎」 倫敦皇家海外聯賽冠軍及莫扎特二百周年國際亞洲鋼琴大賽冠軍等。 吳美樂是香港活躍及其中一位最出色的鋼琴家,琴音遍及歐洲、北美及亞洲多個國家,除了舉行獨奏會外,亦與多個樂團合作,包括波蘭愛樂樂團、加拿大卡格利交響樂團、北京中央樂團(現中國交響樂團)、廣州愛樂交響樂團、新加坡華樂團、澳門室內樂團、香港小交響樂團、香港管弦樂團、香港中樂團及香港城市室樂團等。她亦醉心於室樂演奏,曾與小提琴大師曼奴軒勛爵在英國及德國合奏,及多次與英國格林美室樂獎得主麥金尼四重奏合作,也是香港洋紫荊鋼琴三重奏的創辦人之一。除傳統古典樂章外,吳美樂亦熱衷於演奏現代音樂, 曾多次在國際現代音樂節中演出,亦參與新加坡藝術節開幕演出及在2011年盛中亮的首屆『創意間的親暱』現代音樂節中演出。 吳美樂灌錄過多張唱片,包括《中國現代曲目》及由環球唱片發行的拉威爾鋼琴獨奏全集等,獲樂評熱烈讚賞。她的演奏曾獲曼奴軒曾勛爵稱許「具濃郁詩意」及被法國著名鋼琴家柏利慕特讚譽為:「豐富多變、意味深長和觸覺敏銳」和「她是當代最有天賦的鋼琴家之一」. 美國普爾茲獎得主偉拿稱她為 『 大舞台藝術家』 ,她亦被樂評人稱譽為「世界級的鋼琴家」」。 吳美樂曾任香港中文大學駐校藝術家。現任於香港演藝學院,浸會大學及中文大學任教,並在2011年德國墨格吐芭音樂節中授課。她亦為多個鋼琴比賽任評委, 包括 珍娜巴考華 國際鋼琴(香港區)比賽,新加坡國家音樂比賽 及多次作為西班牙以別沙國際鋼琴比賽評委等。吳美樂獲選為2003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2010年香港藝術發展局最佳藝術家(音樂)、2012年香港推動文化藝術發展傑出人士。 Ticketing 購票資訊 Ticket 票價:$150, $100 Tickets available now at URBTIX 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 Programme Enquiries 節目查詢:2877 3982 Ticketing Enquiries 票務查詢: 3761 6661 Internet Booking 網上購票:www.urbtix.hk Credit Card Telephone Booking 信用卡電話購票:2111 5999 Mobile Ticketing App 流動購票應用程式:MY URBTIX Ticket Discount 購票優惠 Half-price tickets for senior citizens aged 60 or above,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nd the minder, full-time students and CSSA recipients 六十歲或以上高齡人士、殘疾人士及看護人、全日制學生及綜援受惠人士半價優惠 Discounts Schemes 集體購票優惠 4-9 tickets or 2 concerts 四至九張門票或兩場音樂會:10% discount 九折優惠 10-19 tickets or 3 concerts 十至十九張門票或三場音樂會:15% discount 八五折優惠 20 or more tickets 二十張門票或以上:20% discount 八折優惠 Other Discounts其他購票優惠 10% discount for “Friends of Radio 4” 「第四台之友」會員九折優惠 Patrons may enjoy only one of the discount scheme for each purchase. 購買每張門票,只可享有上述其中一項購票優惠。 Performers

  • 香港當代音樂節 2020:亞洲薈萃-留聲樂團與合唱俠 | HKCG 香港作曲家聯會

    香港當代音樂節 2020: 亞洲薈萃 III Resonance, Sregnis Singers 留聲樂團 、合唱俠 A cappella concert with Resonance 無伴奏合唱音樂會 - 留聲 樂團 12.12. 2020 8PM 音樂會場刊 House Programme Qiang Jin Jiu Tam Chin-fai, Samuel (H ong Kong) * Sigh of not being with you Sakinu Tjakisuvun (arranger) (Taiwan) Anyone Here? Cheng Zen-in, Michelle (H ong Kong) Alone Hsieh Yu-wai ( Taiwan ) Rain Fragments Leung Pak-hei, Alvin (H ong Kong) Song of Puyuma Sakinu Tjakisuvun (arranger) (Taiwan) * Commissioned composer 將進酒 譚展輝(香港)* 奈何 邱恩 【編曲】 (台灣) 人在嗎? 鄭心言(香港) 一儕 謝宇威 (台灣) 是,你還是害怕忘記想起來了 梁柏希(香港) 南王系之歌 邱恩 【編曲】 (台灣) * 委約作曲家 音樂會場刊 House Programme A cappella concert with Sregnis Singers 無伴奏合唱音樂會 - 合唱俠 19.12.2020 8PM Ave Maria Pang Kwan Kevin (H ong Kong) A Way Out... Viola Yuen (H ong Kong) Winter Ng Wah-hei (H ong Kong) * Stroll Tang Chak-yan (H ong Kong) One Step Lee Pui-shan, Sandy (H ong Kong) * Commissioned composer 聖母頌 彭珺(香港) 出路 ... 阮慧玲(香港) 冬 伍華晞(香港)* 散步 鄧澤恩(香港) 一步 李佩珊(香港) * 委約作曲家 Sregnis Singers 合唱俠 音樂總監:阮慧玲博士 Appraised as “very well-polished in tone and style” by the world's best loved a cappella ensemble The King's Singers, and as “The Hong Kong equivalent of the Swingle Singers!” by Japanese media, The Sregnis Singers is the first and one of the very few classical-style a cappella ensembles in Hong Kong. Established in 1994 by 10 enthusiastic musicians, The Sregnis Singers has been singing in 'King's Singers' style'. With lots of classical choral works in its repertoire, it also does orchestral transcriptions and pop songs. Unlike the 6-part King's Singers, Sregnis Singers normally has 9 singers, with two altos and one mezzo-soprano, but it also does SSAATTBB in some occasions. The Sregnis Singers is also known for frequently performing works from local contemporary composers. It has premiered works by Doming Lam, Joyce Tang, Samuel Tam, Julian Chan, Issac Hui, Li Cheong, Eric Tse and Viola Yuen, to name a few. The Sregnis Singers was one of the Hong Kong representative teams in the Xi’an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Exposition. It participated in Professor Victor Chan’s project in recording the “Chung Chi College 60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Theme Song”. It also took part in pop singer Sammi Cheng’s album as a group of backup vocalists. 「合唱俠」成立於1994年,是本港第一隊無伴奏小組合唱組合 (a cappella ensemble) ,也是本港極少數的古典派無伴奏合唱組合,獲享譽全球的 King’s Singers讚譽為「音色、風格皆十分精煉」,又獲日本傳媒讚譽為「香港的Swingle Singers」。 「合唱俠」由十位熱愛小組合唱的音樂家創立,走 King's Singers 的路線,曲風和唱腔都是古典風格,classical choral 的味道強烈。一般編制是五女四男SSAAATTBB,加強了女中低音的比例,有時也會是四女四男SSAATTBB,跟六人的 King's Singers不同。選曲方面除了 King's Singers 的編曲作品、本地當代嚴肅作品外,也有一些影視改編作品和流行歌曲,跟以唱流行歌為主的本地無伴奏界別有所不同。 「合唱俠」是本地當代無伴奏合唱作品主力演出者及推廣者,曾首演多首本地無伴奏作品,包括「香港新音樂之父」林樂培、鄧慧中、譚展輝、陳玉彬、許德彰、李昌、謝建銓及阮慧玲的世界首演作品。 「合唱俠」曾應特區政府邀請,代表香港參與「西安國際園藝博覽會」表演;曾獲陳偉光教授邀請,灌錄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六十週年「崇基頌歌」;曾參與無線電視劇 “4 in Love”的配樂錄音;也曾替流行歌手鄭秀文和音。 Resonance 留聲樂團 Resonance is made up of a group of music lovers who wish to “leave” (留) the audiences a good impression of “sound” (聲)after its performance of voice-only music. The styles of its repertoire range from classical to pop, and it incorporates the music elements of the indigenous of Taiwan and Hakka as well. It aims at creating a unique voice of Taiwan. 因對音樂的「共鳴」(resonance)而緊密連結的一群人,希望藉由純粹的人聲,「留」下美好的「聲」音給觀眾。曲風橫跨古典至流行,亦善於融合原住民、客家音樂元素,詮釋屬於臺灣的聲音。 Awards: 2019 - First Runner-up, International Hakka Popular Music Festival 2018 - Silver Prize, Community Group, World Cup of Contemporary A Cappella Competition - Silver Medal, Community Group, Taiwan Cup of Contemporary A Cappella Competition - First Runner-up, Hakka Choral Competition - First Runner-up, International Hakka Popular Music Festival 2016 - Finalist, Asian Cup of International A Cappella Music Festival - Silver Prize, Community Group, World Cup of Contemporary A Cappella Competition - Silver Prize, Community Group, Taiwan Cup of Contemporary A Cappella Competition 獲獎紀錄: 2019 國際客家流行音樂節 第二名 2018 世界盃現代阿卡貝拉大賽 社會組 銀牌獎 臺灣盃現代阿卡貝拉大賽 社會組 金牌第二名 客家合唱比賽 第二名 國際客家流行音樂節 第二名 2016 國際阿卡貝拉藝術節 亞洲盃 決選 世界盃現代阿卡貝拉大賽 社會組 銀牌獎 臺灣盃現代阿卡貝拉大賽 社會組 銀牌獎 Other Concerts of the Festival其他音樂節音樂會

  • 香港當代音樂節 2018:樂在香港|香港作曲家聯會

    香港當代音樂節 2018:樂在香港 Concert Highlights 音樂會精華 The Hong Kong Children's Choir and Veloz Harmonica Quartet 19.10.2018 City Chamber Orchestra of Hong Kong with Erhu & Pipa Soloists 20.10.2018 HK Delights THIS IS A GREAT SHOW FOR INNOVATIVE MUSICAL CREATIONS The Hong Kong Contemporary Music Festival (HKCMF) will be a biannual event. This year HKCMF: Hong Kong Delights presents a rich and diverse program including the incorporation of music and dance from City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 Ticketing > 場刊 Programme Note 26.9.2018 場刊 Programme Note 3.10.2018 場刊 Programme Note 10.10.2018 場刊 Programme Note 17.10.2018 The Hong Kong Children's Choir and Veloz Harmonica Quartet 19.10.2018 (Fri) at 8p.m. Theatre, Hong Kong City Hall Performers and Choir Conductors Programme Victor Chan Chan Ka- hei Chan Wing-wah Fong Lok-chi Lee Wan-ki Wendy Chen Ning-chi Galison Lau Mui Kwong- chiu Joshua Chan Leung Chung-yin Paul Desmond Cradle Song (2018) Xi Sai Shan (2018) The Lord’s Prayer (2018) Prayer of St. Francis (2018) Ashes of Life (2014) Stars from afar (1997) In and Out (2018) Medley of Rocky Eyes & Happy Carnival (2014) Summer Snowfield (2018) Nathan Road Tango (2018) Take Five (1959/2017) Composers 陳家曦 Chan Ka-hei 陳偉光 Victor Chan 陳永華 Chan Wing-wah 陳能濟 Chen Ning-chi 方樂知 Fong Lok-chi 李允琪 Lee Wan-ki Wendy 陳錦標 Joshua Chan 劉詠浲 Galison Lau 梁頌然 Leung Chung-yin 梅廣釗 Mui Kwong-chiu City Chamber Orchestra of Hong Kong with Erhu & Pipa Soloists 20.10.2018 (Sat) at 8p.m. Theatre, Hong Kong City Hall Programme Anthony Cheng Clarence Mak Chan Chin-ting Hui Cheung-wai Chris Hung Ng Chun-hoi Lee Kar- tai Phoebus Richard Tsang Symphonic Poem No. 2: Spirit (2018) Echoes with Dance (2011/2018) Dust Devil (2018) Autumn Script (2018) Unto the Twilight Zone II (2016/2018) Home Again (1993/2018) Withered Lotuses and Drooping Willows Speak of Our Times (2018) Of Random and Design (2012/2018) Performers and Conductors Composers 陳展霆 Chan Chin-ting 鄭汝森 Anthony Cheng 許翔威 Hui Cheung-wai 洪銘健 Chris Hung 李家泰 Lee Kar-tai Phoebus 麥偉鑄 Clarence Mak 吳俊凱 Ng Chun-hoi 曾葉發 Richard Tsang

  • 音樂新一代 2020/2021|香港作曲家聯會

    音樂新一代 2020 The awardees of New Generation 2020 音樂新一代 2020 得獎者 Winner 冠軍 - Yu Tsz-long 余梓朗 Awarded by Prof. Richard Tsang 由曾葉發教授負責頒發獎項 The finalists and awardees, NOVA Ensemble and the Best Compositions Selection Panel 入圍及得獎者/NOVA Ensemble/最佳作品評選委員會 The awardees of New Generation 2020 音樂新一代 2020 得獎者 1/5 入圍及得獎名單 Composers Titles Results 作曲家 作品名稱 成績 Chan Nok-him Fog - 陳諾謙 《霧》 - Lam Chun-hei Matthew Undine - 林俊熹 《Undine》 - Leung Hong-yu Echoes of Spring 1st Runner-up 梁康裕 《春迴》 亞軍 Pang Kwan Kevin Wojtek 2nd Runner-up 彭珺 《佛伊泰克》 季軍 Tong Cheuk-yan A Stranded Whale - 湯卓茵 《擱淺的鯨魚》 - Tsang Henry Chi-yeung My Distracting Thoughts - 曾子揚 《雜念成章》 - Yu Tsz-long Cliff Dance Winner 余梓朗 《壁舞》 冠軍 Zheng Yui-ka Comes Full Circle - 鄭裔䕒 《周而復始》 - 音樂會 Guest Performer: NOVA Ensemble 演出嘉賓:NOVA Ensemble Conductor: Angus Lee 指揮:李一葦 Violin: Sean Lai 小提琴:黎逸晞 Percussion: Karen Yu 敲擊:余林橞 Conductor: Vicky shin 指揮:洗宏基 Cello: Pun Chak-yin 大提琴:潘澤然 Clarinet: Stephenie Ng 單簧管:吳麗文 Best Compositions Selection Panel Member: Prof. Richard Tsang 最佳作品評選委員會成員:曾葉發教授 Best Compositions Selection Panel Member: Dr. Leung Chi-hin 最佳作品評選委員會成員:梁智軒博士 Emcee of the night: Mr. Kam Shing-hei, Kahlen & Dr. Austin Yip 大會司儀:甘聖希先生與葉浩堃博士 演出日期和時間:2021年8月10號(星期二)晚上8時 演出場地:柴灣238柴灣道青年廣場Y劇場 演出嘉賓:NOVA Ensemble 音樂新一代2019冠軍委約作品:黃子峻-《靜心》 音樂會由香港電台第四台(www.rthk.hk )錄音,並於2021年8月20日(星期五)晚上8時在「四台音樂廳」播出,8月25日(星期三)下午2時重播。 下載音樂會場刊 音樂新一代 2021 The awardees of New Generation 2021 音樂新一代 2021 得獎者 Winner 冠軍 - So Cheun-on 蘇傳安 Awarded by Dr. Mui Kwong-chiu 由梅廣釗博士負責頒獎 The finalists and awardees, the Windpipe Chinese Music Ensemble and the judging panel 入圍及得獎者/竹韻小集/最佳作品評選委員會 The awardees of New Generation 2021 音樂新一代 2021 得獎者 1/5 入圍及得獎名單 Composers Titles Results 作曲家 作品名稱 成績 Cheung Ying The Shining Star of Losers Everywhere - Haru Urara - 張鷹 《失落中的希望之星 – 春麗》 - Kam Pak-sze Hope and Harsh Winter - 金栢思 《嚴冬中的期盼》 - Pong Pak-kan Dream within a Dream - 龐百勤 《夢中夢》 - So Chuen-on Le Clé Sanglante Winner 蘇傳安 《血鑰》 冠軍 To Kiu-fung Cats’ Night Fiesta - 杜翹豐 《百貓の夜行》 - Vong Hin-ching Moon Stealer 2nd Runner-up 黃軒靖 《撈月》 季軍 Wong Chi-san Echo of Bamboo Theatre 1st Runner-up 黃志燊 《戲棚迴響》 亞軍 Zheng Yui-ka Symposium - 鄭裔䕒 《觥籌交錯》 - 音樂會 Guest Performer: Windpipe Chinese Music Ensemble 演出嘉賓:竹韻小集 Conductor: Ho Man-cheun 指揮:何文川 Xiao Ruan: Chan Sze-tung 小阮:陳思彤 Yangqin: Kwok Ka-ying 揚琴:郭嘉瑩 Erhu: Chan Kai-him 二胡:陳啟謙 Pipa: Yu Wing-ka 琵琶:余穎嘉 Best Compositions Selection Panel Member: Dr. Mui Kwong-chiu 最佳作品評選委員會成員:梅廣釗博士 Emcee of the night: Dr. Lee Kai-tai, Phoebus & Ms. Yeung Hoi-ching, Alice 大會司儀:李家泰博士與楊凱晴小姐 演出日期和時間:2021年8月11日(星期三)晚上8時 演出場地:柴灣238柴灣道青年廣場Y劇場 演出嘉賓:竹韻小集 音樂會由香港電台第四台(www.rthk.hk )錄音,並於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晚上8時在「四台音樂廳」播出,9月1日(星期三)下午2時重播。 下載音樂會場刊

  • Publications - Scores (List) | HKCG 香港作曲家聯會

    Score Publications - Other Instrumentations Item Title This is placeholder text. To connect this element to content from your collection, select the element and click Connect to Data. Read More Item Title This is placeholder text. To connect this element to content from your collection, select the element and click Connect to Data. Read More Item Title This is placeholder text. To connect this element to content from your collection, select the element and click Connect to Data. Read More

  • 傳媒報道|香港作曲家聯會

    傳媒報道 《商報》-「香港當代音樂節分三場演出 將呈現20首當代音樂作品」(2022.10.06) 由香港作曲家聯會主辦的「香港當代音樂節:環宇薈萃」即將呈現,旨在推廣創作、音樂新思維、深究音樂欣賞及推介高質素的音樂演出。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和CASH音樂基金贊助。陳達文博士、香港藝術節執行委員會委員楊光以及香港作曲家聯會主席梅廣釗早前作為主禮嘉賓,為音樂會揭開了序幕。... 《大公報》-「香港當代音樂節」呈獻多首原創作品(2022.10.05) 【大公報訊】記者劉毅報道:由香港作曲家聯會主辦第3屆「香港當代音樂節」,以「環宇薈萃」為主題,涵蓋3場音樂會,首場音樂會「滙·亞洲室樂團音樂會」將於11月5日在上環文娛中心劇院公演,另外2場「安特衛普二重奏音樂會」、「手風琴室樂團音樂會」則於網上播出。... 《文匯報》-「作曲家聯會辦香港當代音樂節 將演奏多首原創作品」(2022.10.03) (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茜)近日,香港作曲家聯會即將呈獻「香港當代音樂節:環宇薈萃」,其宗旨為推廣創作、音樂新思維、深究音樂欣賞及推介高質素的音樂演出。發布會的主禮嘉賓為陳達文教授、香港藝術節執行委員會委員楊光先生以及香港作曲家聯會主席梅廣釗博士。... 《橙新聞》-【文化走訪】新鮮出爐的疫情主題樂曲,如何透過線上工作坊展現給觀眾?(2021.05.28) 【橙訊】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持續一年半,過往習慣去現場聽演出、看表演的觀眾,漸漸也開始適應在網上看直播、欣賞錄好的節目的狀態。有時,因為少了場地和購票限制,在互聯網上演出的節目反而成為社交媒體熱話,猶記得去年舉辦One World:Together At... 《信報》-面對疫情 音樂創作不會停(2020.11.16) 本港新冠肺炎的新增確診數字就像股市一樣-有升有跌-但是,日子還是要過,電影還是要看,音樂還是要聽。香港作曲家聯會兩年一度的《香港當代音樂節:亞洲薈萃》於本週六揭幕,今屆碰巧遇上疫情,改在網上演出,在疫境下為廣大市民送上不同風格的音樂,把抗疫疫勞一掃而空。... *部份內容只提供英語版本。

  • 聲影集|香港作曲家聯會

    聲影集(SOUND-IMAGination)旨在展示本地作曲家的不同風格,並以全新的視角呈現我們的城市; 是一場讓音樂、錄像和想像力交織的音樂會。 聲影集 聲影集(SOUND-IMAGination)旨在展示本地作曲家的不同風格,並以全新的視角呈現我們的城市; 是一場讓音樂、錄像和想像力交織的音樂會。 SOUND-IMAGination 聲影集 2018 SOUND-IMAGination 聲影集 2017 SOUND-IMAGination 聲影集 2016

與我們保持聯繫
  • Facebook
  • Instagram
  • YouTube

版權所有 © 2023 香港作曲家聯會有限公司

HKADC logo.tif
bottom of page